今年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来说意义不同。2011年时安踏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回想20年的路程,丁世忠认为,安踏的成长受惠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受惠于安踏选择了快速成长的体育产业,更重要的是安踏的创新。
此次“两会”,丁世忠也带来了关于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议案和建议。于是,创新便成为此次采访的主题。
品牌创新:核心竞争力
丁世忠认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企业的规模与核心竞争力。
他告诉记者,早在创业之初,安踏就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品牌,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难。因此,在同行都很安逸地享受制造业利润的时候,安踏就开始筹划做知名度,着手企业品牌的系统建设。安踏的“我选择、我喜欢”品牌口号传遍全国。
为实现品牌全面建设,安踏在选择运动员进行代言的同时,进行了系列的体育营销。先后赞助了中国乒乓球职业联赛、排球职业联赛,并且一直是CBA职业联赛的赞助伙伴,将品牌的美誉度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目前,安踏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为参加温哥华冬奥会、广州亚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所有重大国际赛事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锻造领奖装备。
科技创新:持续发展力
科技创新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安踏的科技创新主要体现为设计创新和科研创新。
丁世忠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初,安踏就在北京、上海、美国建立设计中心,组建了研发队伍,并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做到了“品牌在泉州,资源在全球”。
2005年安踏斥资3000多万元,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第一间运动科学实验室。时至今日,实验室贡献了超过40项*********专利技术。
2009年12月,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这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家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认定的国际级企业技术中心。安踏研发设计费用从1991年的200万元,到现在每年不低于年收入3%的2个多亿,增长了100多倍。
管理创新:综合运营力
内部的管理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丁世忠认为,团队的匹配主要是团队职业化和管理系统化的匹配,这也是安踏一直将团队的匹配当做公司管理建设最为重要的方面去抓的原因。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安踏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对每个级别的供应商制定对应的评估标准和发展计划,使供应商的发展水平能与品牌公司的发展相匹配。
安踏现有全国******的品牌分销网络,超过8000家品牌专卖店。营销体系已经转轨为代理商和专卖店的“行商”模式,率先在国内建立体育用品专卖体系,提升经销商与公司业务的匹配度。
同时,安踏也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目前,在战略咨询、信息化建设、品牌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安踏都选择专业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思想创新:长久活力
丁世忠说:“一个企业的基业常青,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持续的在经营思想、企业经营哲学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活力。”
回首20年的征程,正是不断的思想创新使得安踏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丁世忠强调,展望未来,安踏一定不会满足于已经获得的成就。“我曾对团队讲,目前世界品牌百强中,还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随着我们民族和产业的腾飞,安踏有志代表中国企业进入************品牌的阵营,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创新,更需要在创新中的坚定与坚持。”
转自《国际商报》
联系电话
微信扫一扫